
1月24日,平安好医生(01833.HK)发布公告买股加杠杆,该公司于2025年1月24日根据载于日期为2024年12月17日的公司通函中有关特别股息的以股代息计划发行及配发的新股份10.43亿股。 “以股代息”后,中国平安的全资子公司安鑫有限公司对平安好医生的总持股将由39.41%升至52.74%,平安好医生将成为平安集团的间接非全资子公司,公司财务业绩也将并入平安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。 这意味着,平安集团对平安好医生的控制权进一步加强。 此前市场上沸沸扬扬的平安好医生“退市”疑云,也告一段落。中国平安已强调,无意私有化平安好医生。 不花一分钱,吃下平安好医生股权 此次平安集团吃下平安好医生股权的操作,非常精妙。 这一切始于平安好医生的巨额分红计划。 去年11月4日,平安好医生公告将讨论派发股息,11月14日正式宣布,将从股本溢价中向全体股东派发每股9.7港元的特别股息,总金额高达108.5亿港元,而当时公司市值仅163.8亿港元,分红金额超过市值的六成。不过,市场对此并不看好,自方案公布后,平安好医生股价一度跌破14港元。 此次分红资金并非来自企业经营,而是源于股本溢价,即公司发行股票时超出面值的部分。截至2024年6月30日,平安好医生的股本溢价超过200亿元,主要来自上市前融资、上市融资及2020年配售新股。 根据分红方案,投资者可以选择现金分红或以股代息。而平安好医生第一大股东、中国平安的全资子公司安鑫有限公司选择了以股代息,通过这种方式,安鑫有限公司以“分红”的形式,进一步增加了对平安好医生的持股比例。这种以股代息的方式,既能增强大股东的控制权,又能缓解公司的现金压力。 最终,平安集团通过这一操作,不花一分钱就增加了对平安好医生的股权,且平安好医生也重新并表平安集团。 平安集团的这种操作并非首次。2024年3月,陆金所宣布派发每股美国存托股份2.42美元(或每股普通股1.21美元)的特别股息,总规模约100亿元。 最终,平安集团在分红时选择以股代息,将其持股比例从41.4%提高到56.82%,陆金所也因此被动并入平安集团的财务报表。 平安好医生已连续六年亏损 平安好医生自2018年上市以来连续六年亏损,2018年至2023年分别亏损9.1亿、7.3亿、9.5亿、15.4亿、6.1亿和3.2亿港元,六年累计亏损超50亿港元。直至2024年上半年,公司才首次扭亏为盈,实现净利润5664万港元。 在营收方面,平安好医生在2021年达到73.3亿港元的营收顶峰后开始下滑,2023年营收46.8亿港元,同比下降24.47%;2024年上半年,公司营收21亿港元,同比下降5.66%。 经营状况不佳,使得平安好医生对平安集团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。公司转型方向是从面向消费者(2C)转向面向企业(2B),重点发展“管理式医疗”和“家庭医生会员制”。而平安集团庞大的客户群体,成为平安好医生最重要的客户来源。 因此,在2022年的财报中,平安好医生在“战略发展进程”中提到:“在渠道方面,公司积极探索及强化与平安集团的业务协同”。为此,平安好医生砍掉了一些与平安集团协同性不高的项目,聚焦与平安集团的合作。在2023年财报中,公司解释医疗服务收入下降时称:“医疗服务板块收入同比下降主要由于公司聚焦资源发展,医疗服务中低战略协同性收入降低,进而持续加深与平安集团综合金融业务协同”。 随着平安好医生与平安集团日益深度绑定,如今通过以股代息的方式,成为平安集团并表子公司,或许并不奇怪。 真正的输家是港股中小投资者。 2021年2月,平安好医生的股价达到了历史最高点148.5港元,此后一路下滑,分红之前股价不到最高点的十分之一。 (转自:泡财经)买股加杠杆
|